【迷思】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 ─ Part 4

一分鐘健身教室 於 23/0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終於來到卡路里系列文的最後一篇了!


之前在系列文中我們談到了「攝取與消耗互相影響」「卡路里生而不平等」「無法得知消耗多少熱量」這幾個概念。相信各位讀者應該開始對卡路里有些不同想法,並且開始嘲笑那些還在計算卡路里的朋友們。


在今天的文章中,史考特要來探討一個最重要,卻也是最少人知道的概念:「脂肪生長是受到調控的」。




人體的生長有嚴密的監控機制


自然界的生長都是受到控制的,這點應該沒有人會質疑。我們不會在30歲那年長高10公分,更不會沒事長出第六隻手指,人體的生長都是經過規劃,事先安排好的。毛髮長(ㄓ尢ˇ)長(ㄔㄤˊ)、孩童長高、運動員長肌肉、孕婦肚子變大,一切都是受到環境、基因、內分泌、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在控制著。


如果沒有青春期性荷爾蒙分泌,男生不會有鬍子,女生乳房不會生長;沒有生長激素的幫助,姚明不會長到229公分高;沒有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的刺激,子宮內膜就無法轉變成供應養分的胎盤。人體的生長沒有一個不是受到嚴密控制的。


甚至,人體具備有許多機制來防止不受控制的生長。當這些機制失效時,癌症就產生了。



矛盾產生了...


既然人體的生長都是受到內在控制的,我們不會指著路上孕婦的大肚子說:「阿!她一定是太貪吃,肚子才變得那麼大的。」更不會指著姚明說:「你一定是青春期的時候吃太多,才長得那麼高。」


那為什麼我們會在心中暗暗思忖:「前面那個挺著大肚楠的中年男子一定是吃太好,又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才變得那麼胖。」

同樣都是人體的生長,為什麼我們會有如此認知上的落差呢?



誰來決定脂肪細胞的生長?


不意外的,脂肪細胞的生長也受內在控制,尤其是各種荷爾蒙的影響。最近幾年科學界發現脂肪生長可能與瘦體素Adiponectin等荷爾蒙有關,這些發現深刻地影響目前肥胖研究的走向。


但講到脂肪的新陳代謝,一定不能漏掉的主角其實是胰島素。


(一分鐘健身教室的忠實讀者應該會回想起之前的「糖系列文」,也曾提過胰島素與肥胖的關連性。)


為了不嚇跑醫藥本科以外的讀者,史考特將胰島素的作用「不恰當」地簡化為下列幾項:


  • 將養分推進脂肪細胞裡
  • 將脂肪細胞中的養分轉化為脂肪以便儲存
  • 甚至,胰島素還會阻止脂肪細胞釋放儲存的脂肪




(胰島素溶液,這是許多糖尿病患賴以為生的藥物)
圖片來源:Alden Chadwick


各位讀者應該看得出來,胰島素是一個促進脂肪儲存,同時阻止脂肪流失的荷爾蒙。


為了更進一步證實這個論點,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兩個極端例子: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的疾病。在胰島素被發明之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因為無法儲存養分,導致大量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因為失去胰島素儲存養分的作用,病患全身的肌肉與脂肪都會消耗殆盡,變得骨瘦如柴。不治療的話,病患最終會死於酮酸中毒﹑脫水、電解質失調,或是感染。


(經胰島素治療後,第一型糖尿病童從原本消瘦的狀態回復健康)
圖片來源:Feudtner, C.,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胰島素「分泌過量」會發生什麼事:胰島素瘤(insulinoma)是一種人體分泌過多胰島素的疾病,患者常因為過量的胰島素而堆積驚人的脂肪量,顯得臃腫不堪。還好,經過手術切除胰島素瘤之後,患者肥胖的問題也往往自行消失。(Saiki A, J Atheroscler Thromb. 2004


(胰島素瘤患者常伴有肥胖的問題。此僅為示意圖,非實際胰島素瘤患者照片)
圖片來源:FBellon


胰島素過少時,人體會失去所有脂肪而死亡;胰島素過量時,人體會堆積過量的脂肪而變得肥胖。


甚至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身上,學者也發現到:即使維持食量不變,胰島素還是能讓患者體重增加!(Henry RR, et al. Diabetes Care. 1993



其他荷爾蒙也會影響脂肪的儲存


不只是胰島素,許多已知的內分泌疾病都與肥胖有關:


  • 庫興氏症候群:腎上腺皮質素的過度分泌,患者常有軀體肥胖、毛髮增生、血壓高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荷爾蒙失調,症狀包括月經異常、多毛、體重增加
  • 甲狀腺功能低下:常見症狀包括怕冷、食慾不振、體重增加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既食慾不振又體重增加,這怎麼可能呢?原來甲狀腺素負責調控人體代謝率,甲狀腺素缺乏的患者會有異常降低的代謝率,也難怪他們可以達成「喝水就會胖」的傳說。



脂肪生長不是被動的


正因為脂肪生長受到內分泌的嚴密控管,而非一個被動的過程,史考特才會大膽地說:「計算卡路里是沒有意義的」。


讓我們來考慮以下兩種情境:

  • A男身體健康,每天攝取2,000大卡熱量而且慢跑30分鐘。
  • B男內分泌失調(胰島素過高),每天攝取2,000大卡熱量而且慢跑30分鐘。


過了10年之後,他們的體型會一樣嗎?



脂肪的生長是主動、經控制的,而非被動的「我吃多少,肚子上的肥肉就長多少」。當體內環境傾向儲存時,不管您是節食還是運動,吃下去的能量都會被送進脂肪細胞內儲存;當內分泌正常運作時,想要靠多吃來增胖還很難呢!(不信嗎?請見:【觀念】難以捉摸的基礎代謝率


正因為脂肪的生長與消耗會經由內分泌(胰島素)控制,所以計算熱量的進出才顯得沒有意義。


「我已經吃那麼少,每天都跑10公里,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我天生體質不好,只要喝水就會胖。」
「隔壁的大叔一定是吃太好又不運動,才會變得那麼胖。不像我每天打籃球消耗熱量,身材才那麼好。」


史考特認為這一切的疑惑與偏見,只要將內分泌的作用納入考慮,就能迎刃而解。


真的有人吃一點點就會胖嗎?當然!如果您的甲狀腺不賞臉,或是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吃一點點就會讓您胖。


肥胖是單純吃太多動太少嗎?當然不是!忽略內分泌強大的影響力,而僅怪罪肥胖者的行為本身,是不公平的。



結語


至此,一分鐘健身教室的「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系列文也告一段落了。來為各位讀者做個總整理:


  • 「攝取與消耗互相影響」: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單純以調控攝取與消耗來減去多餘的脂肪,改變其中一個勢必會影響其他參數。
  • 「卡路里生而不平等」:只考慮食物的量而忽略質,就好像數鈔票不計較數到千元還是百元。
  • 「無法得知消耗多少熱量」:只有精密的儀器能告訴我們消耗多少熱量,常見的估計公式誤差都很大。
  • 「脂肪生長是經嚴密控制的」:脂肪的生長是主動、經控制的,而非被動的「我吃多少,肚子上的肥肉就長多少」。


史考特反對大家將全副心力投注於「計算卡路里」上,而忽略了身體運作的其他面向。數學無法幫您減重,生理學與營養學才能。


計算卡路里本身沒有什麼壞處,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扶持與慰藉。畢竟,大家都喜歡看到確切的數字,跑步機上的熱量消耗值能讓人感到踏實、心安,然後等一下回家路上可以吃個麥當勞慶功(雖然它不是很準)


計算卡路里的進出不僅誤差龐大,忽略了身體的代償機制,更不能告訴您內分泌目前的狀況,在這上面花費時間精力實在不值得。


過於沈溺於數字的加減,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少吃糖、精緻澱粉),也難怪多數人的減脂之路會如此跌跌撞撞了。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