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iranshao.com)
仁波切與跑者的邂逅,一個着魔老外的自述:怎樣才能以正念奔跑?
曾有外媒撰文稱:“中國需要某種東西來舒緩本國中產階級承受的壓力。佛教無疑比苯二氮平類藥物(一種鎮靜催眠藥)要好“,朝陽區三十萬散養的仁波切是中產階級的一種詩意的想象,聊以填充着內心中的空虛。從這一點看,西方人對正念減壓、正念禪修的熱情從未減退的原因也大抵如此吧?
Time雜誌2014年的封面文章的標題就是The Mindful Revelution(正念革命)(http://www.li-wu.net/the-mindfulness-revolution.html ),所謂的“正念”,其核心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面,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上。時代週刊的文字以讓人焦慮的信息時代為背景,圍繞“正念”展開,從介紹“正念”開始,繼而提及與”正念“相關的產業,以及對“正念”是否有效的爭議,在末尾又批判了一下這個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而下邊的這篇譯文在內容上更像是一篇軟文,介紹了Mindful runner這個概念(當然還主要是在説他的網絡課程以及和仁波切對他的啟示)。Mindful runner就是關注當下的訓練和比賽,既不為過去所拖累,也不為未來而擔憂,關注自己的身心方方面面的反應,讓自己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跑得更長更遠。 原文地址:http://running.competitor.com/2016/03/news/run-with-mindfulness_147098
Josh Weinstein喜歡跑步,曾經在一個偏僻的小地方當滑雪嚮導,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第一次見到作為馬拉松跑者兼禪修大師的薩姜米龐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hoche,他的個人網站就是http://www.sakyong.com/ ),那時他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縣那洛巴大學(Naropa University in Boulder, Colo.,這所大學是他爸邱陽創巴仁波切創立的)上課,因為他參加了一個神學碩士的項目。 薩姜(一個榮譽的職位的名稱,意思是大地佑護者)推開教室的門走了進來。46歲的Weinstein説,“我當時一下子就被他迷住了,這個很難去描述。他就像是一個老朋友。他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讓我着迷。“
這種説不出的東西就是Weinstein和其他人所説的“正念”(mindfulness),一個雖然很含糊,卻能在近年來流行全國,在每個人的嘴裏生根一個含術語。我們一定遇到過一個“正念的”(mindful)人,他上到下散發着平靜祥和的氣息——觸及到“正念”總是那麼引人入勝。
薩姜就是這樣的一個跑者。他的父親,邱陽創巴,將藏傳佛教帶到了西方,然後在1974年成立了那洛巴大學。薩姜則是一個禪修者出生的300跑者。
(那洛巴大學是一所私立的文科院校,校園面積不大,旁邊就是科羅拉多大學)
同時,薩姜也是“用冥想的心靈奔跑”(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的早期的提倡者,這個口號也是他2011年的暢銷書的標題。每年勞動節,在科羅拉多州紅羽湖區(Red Feather Lakes)香巴拉山中心(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舉辦的同名的靜修(retreat)活動也是薩姜主張的,從這個早期的活動中產生了一批由跑者而來的禪修者。
以赤足跑而聞名的Michael Sandler,還有超馬巨星Timmy Olson就是突出的例子。Timmy引領了名為“Run Mindful”的靜修,Elinor Fish同樣引導了修行跑步。
其他的跑者也將禪修作為通往正念的途徑,雖然他們不評判自己“注意到”或者“關注到”這一點。包括超馬界的傳奇:Scott Jurek,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銅牌得主:Lorraine Moller(她也是1984年波士頓馬拉松的冠軍),以及已經淡出的昔日明星:Melody Fairchild。
不過,我們也不用認為“正念”是個新詞。雖然這個詞在國內的媒體中非常流行。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總是用“冥想的心靈”來跑,雖然他們可能不會這麼説。但他們確實會這麼做,否則他們可能就不會是冠軍了。
Arturo Barrios曾經是最好的大學生運動員,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上學時,他就承認,如果他沒有以正念奔跑,就不會成為5次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並在88年奧運會上獲得萬米第五名。
那意味着什麼?“mindful”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文化基因,在日常對話中氾濫,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Barrior的例子中,還是其他以此而到達頂峰的跑者,“mindful“僅僅意味着關注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是如何應對訓練和比賽的,這三者之間又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
對跑者來説最重要的是,接納我們的內心感受,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情緒,還有就是不要嘗試強迫自己完成訓練或者比賽。
變得“mindful”就是Scott就是在他WS100七連冠之路上為改變飲食和訓練所做的。兩次美國奧運代表隊選手 Alan Culpepper就曾在“mindful”的影響下,決定不再和他的朋友Adam Goucher和Jorge Torres進行恢復訓練,而是以他認為需要的配速自己恢復。
Weinstein現在是“用心奔跑”(Running with the mind)網絡課程的項目發展經理,他編纂了由跑步、瑜伽和禪修這三個不相干的部分組成的,他稱為“新興冥想體育運動”(the emerging movement in mindful athletics)。
“用心奔跑”項目最近在Kickstater發起了公募,將持續到月底。Weinstein説這次的最終的布標是為了將薩姜的教導帶給數以萬計的,無法參與每年一度的靜修的跑者們。
這些教導,無論是否在靜修中,都存在於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這本書中,網絡課程雖然簡單,但還是很有力量。課程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觀點:我們需要建立好有氧訓練的基礎,所以我們需要禪修的基礎。即使是一個像薩姜的大師早年入道的時候也曾在“心猿”那樣的無法安靜的境地中徘徊。
你接受已然發生在過去的事,不再去計較得失,不再為未來,為下一次比賽或者訓練憂慮。而是把眼光放“活在當下”(the power of now)。 “我聽説過正念,但直到你看到過有人真的生活在其中,它才不會是你腦海中的一個幻想。“Weinstein在解釋第一次看到仁波切時迸發出的感官的觸動時説道,”他早就在那條道上了。那次經歷打開讓我打開了向人學習的心門。“
Weinstein 説我們的身板有很多的老師,但是當薩姜米龐仁波切出現的時候,他才是真的做好了準備。你也會遇到你的仁波切。
“正念是非常內在的,當我看到一個人真的覺醒了,我們之間就能彼此分享經驗了。人們不斷地經歷着這樣的事,就像我受到仁波切的啟示那樣。
資料來源:愛燃燒
仁波切與跑者的邂逅,一個着魔老外的自述:怎樣才能以正念奔跑?
曾有外媒撰文稱:“中國需要某種東西來舒緩本國中產階級承受的壓力。佛教無疑比苯二氮平類藥物(一種鎮靜催眠藥)要好“,朝陽區三十萬散養的仁波切是中產階級的一種詩意的想象,聊以填充着內心中的空虛。從這一點看,西方人對正念減壓、正念禪修的熱情從未減退的原因也大抵如此吧?
Time雜誌2014年的封面文章的標題就是The Mindful Revelution(正念革命)(http://www.li-wu.net/the-mindfulness-revolution.html ),所謂的“正念”,其核心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面,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上。時代週刊的文字以讓人焦慮的信息時代為背景,圍繞“正念”展開,從介紹“正念”開始,繼而提及與”正念“相關的產業,以及對“正念”是否有效的爭議,在末尾又批判了一下這個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而下邊的這篇譯文在內容上更像是一篇軟文,介紹了Mindful runner這個概念(當然還主要是在説他的網絡課程以及和仁波切對他的啟示)。Mindful runner就是關注當下的訓練和比賽,既不為過去所拖累,也不為未來而擔憂,關注自己的身心方方面面的反應,讓自己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跑得更長更遠。 原文地址:http://running.competitor.com/2016/03/news/run-with-mindfulness_147098
Josh Weinstein喜歡跑步,曾經在一個偏僻的小地方當滑雪嚮導,他永遠不會忘記他第一次見到作為馬拉松跑者兼禪修大師的薩姜米龐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hoche,他的個人網站就是http://www.sakyong.com/ ),那時他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縣那洛巴大學(Naropa University in Boulder, Colo.,這所大學是他爸邱陽創巴仁波切創立的)上課,因為他參加了一個神學碩士的項目。 薩姜(一個榮譽的職位的名稱,意思是大地佑護者)推開教室的門走了進來。46歲的Weinstein説,“我當時一下子就被他迷住了,這個很難去描述。他就像是一個老朋友。他有一些特別的地方讓我着迷。“
這種説不出的東西就是Weinstein和其他人所説的“正念”(mindfulness),一個雖然很含糊,卻能在近年來流行全國,在每個人的嘴裏生根一個含術語。我們一定遇到過一個“正念的”(mindful)人,他上到下散發着平靜祥和的氣息——觸及到“正念”總是那麼引人入勝。
薩姜就是這樣的一個跑者。他的父親,邱陽創巴,將藏傳佛教帶到了西方,然後在1974年成立了那洛巴大學。薩姜則是一個禪修者出生的300跑者。
(那洛巴大學是一所私立的文科院校,校園面積不大,旁邊就是科羅拉多大學)
同時,薩姜也是“用冥想的心靈奔跑”(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的早期的提倡者,這個口號也是他2011年的暢銷書的標題。每年勞動節,在科羅拉多州紅羽湖區(Red Feather Lakes)香巴拉山中心(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舉辦的同名的靜修(retreat)活動也是薩姜主張的,從這個早期的活動中產生了一批由跑者而來的禪修者。
以赤足跑而聞名的Michael Sandler,還有超馬巨星Timmy Olson就是突出的例子。Timmy引領了名為“Run Mindful”的靜修,Elinor Fish同樣引導了修行跑步。
其他的跑者也將禪修作為通往正念的途徑,雖然他們不評判自己“注意到”或者“關注到”這一點。包括超馬界的傳奇:Scott Jurek,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銅牌得主:Lorraine Moller(她也是1984年波士頓馬拉松的冠軍),以及已經淡出的昔日明星:Melody Fairchild。
不過,我們也不用認為“正念”是個新詞。雖然這個詞在國內的媒體中非常流行。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總是用“冥想的心靈”來跑,雖然他們可能不會這麼説。但他們確實會這麼做,否則他們可能就不會是冠軍了。
Arturo Barrios曾經是最好的大學生運動員,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上學時,他就承認,如果他沒有以正念奔跑,就不會成為5次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並在88年奧運會上獲得萬米第五名。
那意味着什麼?“mindful”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文化基因,在日常對話中氾濫,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Barrior的例子中,還是其他以此而到達頂峰的跑者,“mindful“僅僅意味着關注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是如何應對訓練和比賽的,這三者之間又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
對跑者來説最重要的是,接納我們的內心感受,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情緒,還有就是不要嘗試強迫自己完成訓練或者比賽。
變得“mindful”就是Scott就是在他WS100七連冠之路上為改變飲食和訓練所做的。兩次美國奧運代表隊選手 Alan Culpepper就曾在“mindful”的影響下,決定不再和他的朋友Adam Goucher和Jorge Torres進行恢復訓練,而是以他認為需要的配速自己恢復。
Weinstein現在是“用心奔跑”(Running with the mind)網絡課程的項目發展經理,他編纂了由跑步、瑜伽和禪修這三個不相干的部分組成的,他稱為“新興冥想體育運動”(the emerging movement in mindful athletics)。
“用心奔跑”項目最近在Kickstater發起了公募,將持續到月底。Weinstein説這次的最終的布標是為了將薩姜的教導帶給數以萬計的,無法參與每年一度的靜修的跑者們。
這些教導,無論是否在靜修中,都存在於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這本書中,網絡課程雖然簡單,但還是很有力量。課程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觀點:我們需要建立好有氧訓練的基礎,所以我們需要禪修的基礎。即使是一個像薩姜的大師早年入道的時候也曾在“心猿”那樣的無法安靜的境地中徘徊。
你接受已然發生在過去的事,不再去計較得失,不再為未來,為下一次比賽或者訓練憂慮。而是把眼光放“活在當下”(the power of now)。 “我聽説過正念,但直到你看到過有人真的生活在其中,它才不會是你腦海中的一個幻想。“Weinstein在解釋第一次看到仁波切時迸發出的感官的觸動時説道,”他早就在那條道上了。那次經歷打開讓我打開了向人學習的心門。“
Weinstein 説我們的身板有很多的老師,但是當薩姜米龐仁波切出現的時候,他才是真的做好了準備。你也會遇到你的仁波切。
“正念是非常內在的,當我看到一個人真的覺醒了,我們之間就能彼此分享經驗了。人們不斷地經歷着這樣的事,就像我受到仁波切的啟示那樣。
資料來源:愛燃燒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