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有界 夢想無界:李少壯與他的哈巴速攀計劃

愛燃燒 於 19/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轉載自 iranshao.com)

登山是人類挑戰天空極限的嘗試,而越野跑則是人們融於自然,追求極致速度的體驗,將兩者合二為一,那便是對於高度與速度的極限考驗,而如今我們正醖釀着這麼一場中國户外界對於高度與速度的極限挑戰!

速攀的意義較為廣闊,其字面翻譯為Speed Climbing,但維基百科給出的釋義可能更接近傳攀巖一些(比如Alex Honnold的Free Solo與在人工巖壁上進行的競速都屬於速攀範疇)。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速攀,是它的另一方向,可能意義上更接近於Speed
Alpinism一詞——速攀從本質上講是一項基於高海拔登山/攀登的極限運動,要求運動員快速登頂高海拔山峰(並完成下撤),它介於高山越野跑與傳統登山之間,快速輕量是其終極目標。
速攀細分方向有二——從越野跑角度講,速攀是Kilian Jornet在“Summits
of My Life”計劃中的那些挑戰。從攀登角度來講, Ueli Steck的阿爾卑斯82峰連登計劃(82 Summits Project)也屬於速攀的範疇。
千百年來,山峰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居住、躲避災禍、獵食甚至遊樂消遣。山作為自然的象徵,也是人們親近與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代登山運動發源於18世紀末的法國小鎮霞慕尼,兩名法國人Michel Paccard與Jacques Balmat首登勃朗峰,這一壯舉被認為是現代登山運動的標誌。而速攀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英國,1895年,英國理髮師William Swan創下了從福特威廉堡舊郵局快速登頂海拔1344m的“英國最高峰”本尼維斯山並下撤的速度紀錄,雖然本尼維斯山的海拔並不高,但也並不影響這一壯舉成為速攀的里程碑事件。
在隨後的50年時間裏,登山運動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發展,登山家們征服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高海拔山峰並開發出了不同的登頂線路。與此同時,全球各地也相繼湧現了一些知名的速度登山賽:除最早的本尼維斯登山賽外,日本的Mount
Fuji Uphill Race、美國的Mount
Marathon Race與Pikes
Peak Marathon以及如今在意大利舉行的兩項Skyrunning賽事——Giir di Mont與Siera-Zinal也都出現在在這一時期。
20世紀60-70年代,阿爾卑斯地區開始展露速攀趨勢。少數登山滑雪運動員與登山家開始嘗試速攀一些阿爾卑斯地區的山峰,諸如勃朗峰、馬特洪峰和艾格峰等著名山峰的速攀紀錄在這一時期再度被改寫。
1980後的幾年裏,幾名來自意大利登山滑雪國家隊的選手,同時也是出色的攀登者開始計劃攀登一些8000m級別的山峰,隨即在山裏進行刻苦的訓練,訓練項目就包括高山越野跑。隨後幾年,他們開始嘗試攀登一些阿爾卑斯山區4000m級別的山峰,受到登山滑雪運動的影響,幾人的競速意識非常強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之中,這些山峰的速攀紀錄相繼被刷新。
直到1990年後,這些人決定要讓更多人(目標人羣包括登山與高山滑雪運動員)參與到這項全新的運動中來,於是決定籌辦比賽,其中就包括1990年在意大利舉辦的第一場垂直千米競賽、以及同期在勃朗峰與羅莎峰地區的非正式比賽。隨後Marino Giacometti將這種全新形式的運動命名為Skyrunning,寓意這是一項在山峰與天空盡頭奔跑的極限運動。
1993年,首場Skyrunning比賽——羅莎峰天空跑在瑞士和意大利交界處鳴槍起跑。很快,Skyrunning的腳步從也阿爾卑斯蔓延至非洲肯尼亞山、墨西哥火山甚至喜馬拉雅山脈。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Pikes
Peak Marathon延續着傳奇——Matt
Carpenter在這一年再度登頂,並以3小時16分的成績刷新賽道紀錄。23年之後的今天,Matt的這項紀錄依舊屹立不倒,甚至無人能夠接近。
另一種流行——在新世紀之初Skyrunning浪潮的席捲之下之下,西歐各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越野跑者。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另一種形式的山地競速挑戰——已知線路最快用時(FKT - Fastest Known Time)開始萌芽,最初FKT的挑戰者依舊來自登山界。相比於Skyrunning/速攀的簡潔快速,FKT則多是耐力的終極考驗。
對於速攀運動來説,無論是skyrunning還是FKT,2012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因為Kilian
Jornet,也因為宏大的“生命之巔”速攀計劃。一種以最快速輕量的風格(越野跑+攀登),完成全球各大洲最著名山峰的快速登頂並下撤。
眾所周知Kilian Jornet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越野跑運動員,西班牙登山滑雪國家隊成員之一,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攀登者。從垂直千米競賽到中長距離的Skyrunning比賽,再到超長距離的百英里賽事,他都展現出了超強的統治力。2012年,Kilian開始尋求自己生命中全新的挑戰,生命之巔計劃應運而生,以極簡的裝備,完成對各大洲最著名山峰的速攀挑戰。他以連續創造阿空加瓜峰和麥金利峰速攀紀錄的壯舉,當選2014年美國國家地理年度探險人物。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模糊了越野跑與傳統攀登的界限,讓世人重新認識了速攀的魅力。
從2012至2015的四年時間裏,Kilian有條不紊地完計劃,相繼打破勃朗峰、馬特洪峰、麥金利峰與阿空加瓜峰等四座山峰的速攀紀錄,計劃中只剩下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與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今年8-9月,Kilian Jornet將對珠穆朗瑪發起挑戰!(Kilian原本打算在2013年速攀厄爾布魯士,因惡劣天氣擱淺。而2015年速攀珠峰的計劃則因尼泊爾地震而推遲)。
作為一項極限運動,速攀的危險性自然不言而喻。速攀的危險來自各個方面,細微的失誤就能讓頂尖選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2013年夏天,Kilian Jornet和Emelie Forsberg結伴在南針峰訓練時遇險,最終呼叫法國憲兵高山救援隊才得以脱離險境。速攀最大的危險來自這個“速”字,快速穿越低矮山峰似乎並沒有太大危險,但一旦到了高海拔地區,冰雪覆蓋下的未知性,不穩定的巖石將速攀的危險性放到最大,任何一次趔趄都可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而“攀”意味着海拔的急劇提升,其中缺氧、失温、巖石墜落甚至紫外線灼傷等一系列的高海拔問題也是速攀者需要面對的。
所以,在通常情況下,速攀運動員也會選擇提前到達目標山峰地區進行相應的海拔適應性訓練並進行相關的高海拔登山培訓,以降低遇險概率。隨着Skyrunning在世界範圍內的擴張以及部分著名選手在比賽之外做出的一系列嘗試,速攀運動開始走進越來越多運動愛好者的視線。但作為一項極限運動,速攀在未來也很難摘掉小眾的帽子。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更多頂尖的越野跑運動員和攀登者加入速攀陣營,傷亡出現機率也會隨之增大。而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講,速攀對速度、身體素質、攀登與越野跑技術的要求使得它離我們有些遙遠了。但未來最好的情況是:速攀能夠像速降,潛水等其它運動一樣,在風險可控,適當降低某方面條件的前提下,作為一項探索自然、挑戰自我的運動而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速攀對於中國來説至今仍然鮮有人問津,2009年知名跑者於雷從大本營速攀哈巴雪山算是為數不多的嘗試之一。去年8月,川藏隊的兩名高山向導也完成了速攀雀兒山的挑戰。而在這個月末,adidas outdoor簽約跑者李少壯將開啟他對於哈巴雪山速攀紀錄的全新挑戰。
李少壯,一位被人們稱為最專業的業餘選手的知名跑者,去年7月剛剛走出了大學的校園。在畢業前李少壯在自己的母校裏舉辦了一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比賽,舉辦比賽的緣由相當簡單,因為在大連認識了很多跑友,有的見過有的沒有見過,在得知李少壯要畢業時,他們決定為李少壯送行,跑步比賽也許是最有趣和直接的送行方式,而來參加比賽的人大多是李少壯的同學和一些在大連的跑友,比賽並不難,10 公里挑戰賽,只是作為畢業典禮相當的棒!
從2010年李少壯參加第一個半程馬拉松比賽到2015年,李少壯斬獲了無數的冠軍,畢業前收拾行李光是比賽的獎盃就打包了5個大箱子,然而這一切僅僅代表着過去。如同學生的身份與“半馬王子”的頭銜一樣,前方有着更高的高度等待着李少壯用雙腳去丈量。
速攀哈巴雪山可以視為李少壯人生的一次全新挑戰。這次速攀挑戰的起點和終點均設在海拔2735m的哈巴村廣場,線路最高點為哈巴雪山頂峰海拔5396m,累計海拔爬升2661m。為了讓這場挑戰更“合理”,李少壯決定從比海拔4100米的大本營低許多的地方開始攀登。相比過往攀登的起點:大本營,這次速攀無論是累計的高度還是距離上都更具挑戰和風險。
從山下的哈巴村出發,途徑登山大本營、雪線後登上頂峰並返回哈巴村,全程李少壯攀登往返距離將達到36km,累計海拔2600+米,而他最終的計劃是在10小時內完成這一壯舉。
一個全新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速攀記錄,一箇中國跑者的成長與蜕變,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一里程碑事件的誕生吧!
關於李少壯速攀哈巴雪山的追蹤報道,請關注愛燃燒的後續直播。


資料來源:愛燃燒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