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們在路上走,楊磊説好像看到了燈,我們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兩盞亮咚咚的小黃燈
北美超馬故事 | 在深處(上)
從Moose Pass下來我們很快進入了一片雪松林,天邊還殘留着一抹紅雲,森林裏卻已經一片幽暗,伸手不見五指了,雪松一棵緊挨着一棵密不透風,地上覆蓋着厚厚一層枯黃的針葉和苔草。我們加快了腳步,奔着那稀疏的空地往前去,想逃離這突然襲來的黑暗,卻很快發現前面無路可走了。 一入黑找路就成了件要命的事,樹上的藍色標記沒有反光,一不留神就要走錯路,要是碰到有巨石擋路,就更難做出明智的判斷。好在有三個人,可以分頭探路,誰第一個遇到藍標,就把其他人喚過去,然後繼續。也不知道我們到底糾結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迷途知返,總之速度越來越慢,腳下的路也越來越難了。
GPS表早就紛紛告罄了,我之前沒打算要給手錶充電,覺得用到什麼時候打止都無所謂,反正剩下的距離也不多了,也許其他人也這麼想。根據先前的計數和之後走的距離估算,眼下我們應該已經早就結束Threenarrows段,進入了路況最容易的Baie Fine區。
Evening Silhouette (1926)—Arthur Lismer
出發前船長給每個人發了一張距離圖,上面標着所有營地之間點對點的距離(一路上可以根據樹標確認營地序號),可似乎沒人把它放在心上。等想起這回事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狀況不大好:我跟火娃的圖都濕透了,楊磊壓根就忘了帶。可這樣盲目地悶頭走實在不是辦法,最後我們把最有希望的火娃圖拿了出來,三盞滿懷希望的頭燈屏氣凝神地聚焦在一處,然後小心翼翼地一層一層慢慢揭開,火娃圖很爭氣地保持了完整之身,然而最後一揭宣告了一切的終結,上頭的字已經全洇了,什麼都看不到了。
火娃拿出手機上的離線地圖,開始一段一段地作加法,“2.4加0.8加0.8加3加……”他一直加,最後加出來還有至少16公里,什麼呀?那等於現在連Threenarrows都沒走完,我一下子沮喪之極。
北美的超馬賽總愛在距離上戲弄人。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官方距離總跟我的GPS表數據有出入,可明明我的表訓練的時候一貫很準的呀。有的比賽會耍前長後短的把戲,最後的總距離差不多,選手們大概也不會計較,有的比賽乾脆比書面里程超出一大截,選手們也無可奈何,完了賽反而有些得意,你看我其實都不止跑了一百邁。有一回我都已經是爭分奪秒的節奏了,他們跟我説離下個河邊的補給站只有四公里,結果我都跑了超過八公里,河水還不見蹤影。我總在內心不停呼喚那些補給站的名字,Bonnivier,Cayuse Flats,Lac Cascapedia,你們在哪?你們到底在哪啊? 時間在一點點地延後,我們越來越慢了,之前火娃還糾結夜裏十二點前到了營地,洗完澡到底是先熱煲仔飯還是先煮越南粉,後來又説要是半夜到,就乾脆先去湖邊坐一會兒等天亮,免得吵擾到營地,直到最後我們都明白,天亮之前是註定到不了了。
我們走過一條扛船道(portage, 專為canoe camping設計的湖與湖之間銜接的中轉道),火娃説,你知道嗎?這是一條portage,居然還有這麼長的portage,我沉默,一言不發。三個月前船長和火娃專門來探路,回來後他們兩個一致説最後三分之一(大概有超過20公里)十分跑得起來。可眼下我們正走過一條漲水的亂石灘,支離破碎的溪流裏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奇形怪狀的石頭,別説跑,根本連下腳都難。我們離出口越來越近了,卻從來沒有一段平坦的路能連續超過兩百米,不知道到底哪隻眼睛看出來最後這部分是跑得起來的。“最後三公里會很好跑”火娃反覆強調,可最後三公里在哪? 在火娃的喋喋不休中,我感覺自己的耐心終於被消耗得差不多了,那些過往力不從心的懊惱勁兒也從心底裏一股腦地湧了上來。夜更深了,越來越多的路標難題在前方等待我們去解答,有時候我們集體犯迷糊,竟然連來時的路都不確定了,不會又走回去了吧?好在三人團隊的糾錯能力不容小覷,總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火娃倒沒有很低落,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天亮才能走出去的事實。三個月前他走這條路的時候正值仲夏,暴雨傾盆,飛蚊遍地,他身上被咬了上百個包還得背大包與四處流淌的爛泥搏鬥,與那時候相比,眼下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太糟。
楊磊還在與睡魔搏鬥,有時候我們停下來找路,他一坐下就低頭昏睡過去,但幾秒鐘後又迅速驚醒過來。為了提神,他常常主動走在最前面領路,但很快我們又會發現不知身在何處了。於是我們輪流在前面走,永遠警醒,永遠糾錯,循着一個樹標走向另一個樹標。 火娃還在不停地算加法,有時候我們已經都走出好遠了,他報出來的數字還跟一個小時前一模一樣,甚至還更多了。我煩死了,實在一個字都不想聽了。可除了他的運算結果,我還能靠什麼來了解當下處境呢?我心裏惱怒,可又不知道這惱怒該衝着誰。衝火娃嗎?他之前也只走過一次,總不能苛求他對這路上的一切都過目不忘。衝這路?全是我們自己要來的。船長?人家專門準備了詳細的後備數據,是我們不把他的提醒當回事。是我自己總不想事先了解太多細節,什麼準備也不做,可事到臨頭又難以忍受這一切帶來的茫然無措。其實終歸是惱怒自己,在山的巨大和大自然的廣漠面前,總是如此地不堪一擊。
我一直忘不了意大利奧斯塔山谷裏的那個夜晚,那時我正經過小鎮中心要回住的旅館,路上空無一人,我獨自穿過街道,下到一片開闊的山間空地上。一輪明月冷清地掛在高空,月光下遠處的大天堂峰(Gran Paradiso)靜靜地佇立着,此時我站在一條由織毯鋪就的長廊上,頭頂是一個紅色的拱門。兩天前的清晨我正是從那裏出發的,那時的我忐忑,興奮,對即將開始的旅程充滿期待。
然而兩天一夜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的膝蓋已經痛得不行,我的嘴裏已經長滿了口瘡,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要垮掉了,好不容易才捱到了接下來的補給站。那時比賽正進行着,很多人還在補給站裏整裝待發,有人勸我繼續,可剩下的路那麼漫長,終點還遙不可及。我還是不顧一切地退賽了,當時我一心只想從難以忍受的痛苦裏獲得解脱,一刻也不想耽擱。
兩個小時後我回到了出發的小鎮,賽事中心值班的熱心姑娘把我送到了旅館門口,她很友好,一路上跟我聊東聊西,“可你看起來很好呀”臨走時她終究有些疑惑。空房當然是有的,大部分人都還在山上,旅館主人幾乎不懂英語,得靠翻譯軟件勉強交流,但他們很照顧我,提着行李送我上樓,體貼地幫我帶上房門。 門一關上我就開始流淚,胖胖在羅馬玩得不亦樂乎,他巴不得我早點離開這兒去跟他會合,可我根本不想去那裏,這時候我原本該在山上。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我一直期待的旅程,那些我還未曾遇見的山,眼下只有空洞的身體,無力收拾的髒亂行李和無法挽回的刺眼敗局。事到如今,沒有人可以安慰我,我趴在旅館房間裏慟哭,沒有人能聽到。
此刻我又站在了大天堂峰下,一路上我曾無數次地凝望過它,它那麼美,在脆弱無力的時候總能給人以安慰。我記得坐在Col Loson埡口一直放聲歌唱的人們,記得爬山路上幾個輕託着我的包,圍着我跳舞給我加油的小夥子,記得山原上那兩頭打架打得如痴如醉,險些撞到我身上的淘氣小毛驢。如今在山下回想這一切,我只感到淒涼,非常淒涼。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展翅高飛,重新回到那高山之巔上去。可現在我的翅膀折斷了,凋落了,僵死了,我的身體被掏空了,哪裏也去不了了。一根刺從我腳趾上,手指上,從我的頭髮根,從我身上的每一處毛孔裏扎進來,一直扎到我的最深處,對此我無力抗拒,我連把它拔掉的力氣也沒有,這痛苦遠甚於退賽時身體所承受的痛苦。 我在那裏站了多久呢?一小時?兩小時?還是更長?一切都結束了,再沒有任何東西催促我做任何事了,我站在夜空下,任憑那些後悔痛苦自責在心底裏翻滾,它們像潮汐一樣無休無止地湧上來,而我面前那座巨大的雪山一直靜默着,巋然不動。有一刻我好像突然感覺到了一種目光,是山在看我的目光。它看着我出發,看着渺小的我在那個巨大的天地間爬上爬下。它看着我走自己的路。它目睹着我的不安分,目睹着我的忍耐,目睹着我的掙扎和脆弱,也目睹着我的苦痛。這目光讓我感覺到了某種無法言説的安慰,一個可憐的安慰。
我回到旅館,離開時一片狼藉的房間已經被主人收拾得整整齊齊,我倒在床上又昏睡了過去。第二天大清早我就起床了,我收拾好行李,搭上了去往佛羅倫薩的大巴,傍晚的時候,緋色夕陽下的米開朗基羅廣場上又多了一個東張西望的遊客。
—
先前我們在路上走,楊磊説好像看到了燈,我們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兩盞亮咚咚的小黃燈,我想我已經猜到了那是什麼,後來我們果然在不遠處的樹叢裏,又看到另一頭很健美的白尾鹿。
我在森林裏看見過各種各樣的燈,黃色的燈,綠色的燈,藍色的燈,草叢裏的燈,山腰上的燈,一動不動的燈,邊走邊晃的燈,一眨一眨的燈。我也聽見過各種各樣的聲音,草叢裏悉悉索索的聲音,咚咚踩水的聲音,入水時的巨大水花聲。有一次我甚至還聽到了殺戮的聲音,從不知什麼地方猛然暴出來的一聲尖叫,越來越淒厲然後漸漸衰弱,直到一切重歸寧靜,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有時候我會停下來一小會兒,關掉頭燈,什麼也不想,只為了聽一聽森林深處那些悄無聲息的運動。可如果是比賽,恐怕連這也成了一種奢侈,只要有那面步步緊逼的計時鐘,在賽道上我們就不得不在急馳,在逼迫,在掙扎,在焦躁貪婪地追尋,在不停地對自己説好多自欺欺人的話,就像身處現實。
而此刻我們並不在賽道上,不再有補給站、路標、成績和關門時間,也不再有任何規則,終點可以忘記,時鐘也可以停止,我們就這樣全然地置身在密林的最深處,靠着我們身上還未泯滅的對自然的某種感應,在緩慢前行中,捕捉着黑夜森林山嶽星辰的隱祕故事。
original shot by Yi Wang
樹林深處傳來貓頭鷹的怪叫,“Who-cooks-for-you? Who-cooks-for-you-all?”我的肚子正餓得咕咕叫,超想念營地裏熱騰騰的越南粉,可它還遠在黑夜的另一端。像樣一點的東西都已經消滅完畢,實在不想再逼自己吃那些甜得發膩的膠和棒了。“Who-cooks-for-you? Who-cooks-for-you-all?”更遠處有另一隻貓頭鷹在跟先前那隻一唱一和,於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啃起了牛肉乾。
我終於想起來前幾天船長在活動羣裏發過一張距離圖的截圖,我打開手機,欣慰地發現眼下想知道的數據正好都在截圖範圍裏。火娃累加的結果大致是對的,走了這麼久,我們剩下的路仍然很長。當然是有些失望,但這也遠好過一直埋頭瞎走。再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了,所有人都不怎麼説話了,只是繼續往前。
過去的一整年我跑步都很少,我本來就很難安分守紀地訓練,又不喜歡被目的感束縛,多倫多離哪裏的山都遠,周邊的越野道跑來跑去全是那幾條,經歷過那許多微妙特別的時刻,緊挨着城市的日常重複漸漸很難讓人提起興趣了。上個冬天我們迷上了越野滑雪,那是另一個世界,在雪地裏風馳電掣的感覺棒極了,跑步愈發被拋到腦後了。 我愛高山,愛全然的荒野,愛那種徹底遠離塵世在深處遊蕩的感覺,東跑西跑地參加了好幾年的超馬賽,我生命裏一下子多了很多關於山關於森林的故事,但無論是賽前還是賽後,卻再難有當初的那些激越戰慄了。可這也沒什麼不好,比賽未必要全然地追求突破極限,在哪裏跌倒了也未必要在哪裏爬起來,故事的好壞不該由字面的結果來定義,也許只有當真正平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山、森林和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子。
一路上火娃一直在我身後唸唸有詞,我聽不懂他到底在念些什麼。火娃大致不怎麼靠譜,但在一頭霧水時他總是最有信心做出判斷,儘管常常冠之以前綴“我感覺”,“我猜想”以及“我預測”。楊磊説自己相信他,至少三個月前的徒步無助於記憶也該有助於直覺,我所見略同,於是我們就靠着火娃的直覺以及分頭行動,一路摸索過來,竟也漸漸越來越了解這些樹上記號背後的隱藏邏輯。 “哎,你開始是説最後三公里很好跑是嗎?”看來楊磊仍然心存希望。
“我不知道”。
天快亮的時候,我們抵達了最後一個河狸壩,火娃好像着了魔,興奮地衝過去,一邊驚歎河狸工程的規模巨大,一邊在斷木上踩踩跳跳。再抬起頭來,他已經跳下來,在和壩底一叢韌性十足的亂草搏鬥開了,也許他是想從下面繞道走。楊磊拄着杖一步一探地從壩上頭走過去了,他把杖遞回來,我們也藉着它挨個過了河。河狸在此地的築作大概有幾十米長,泥壩上橫七豎八一大堆斷樹石塊殘枝爛葉以及各種各樣腐朽的東西,但看起來也堅固得很,很難想象這一切是僅憑一狸之力,也許是幾個家族合力的成果也説不定。
The Beaver Dam(1919)—J.E.H. Macdonald
—
過了河狸壩,路終於平坦起來,亂石樹根勉強在此止了步。楊磊匆匆地往前去了,他開始急着要結束這一切,一整夜的睏意把他折磨壞了。他飛快地跑了起來,很快不見蹤影。而我卻一步也不想再跑了。
天色漸漸發白了,我們身旁的一方湖面現出身來,陽光還未顯露,湖面上沒有一絲亮光和色澤,然而這是她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靜得讓人能聽見她的歎息。我記得所有那些日出前我曾跑過的湖,Macdonald Lake,Nicomen Lake,Lac Gouache,它們總是在漫長的黑夜之後不經意地出現,以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讓我獲得某些力量,就像恩典。
Night Pine Island (1921)—Alexander Young Jackson
夏天快結束的時候,我又漸漸跑得多了起來,火娃老早就千方百計地想要跑長距離為La Cloche練兵,久榮從七月開始了自己的Bruce Trail End to End週末計劃(位於安省尼亞加拉斷層帶上全長超過890公里的長徑),最近我們也都跟着去湊熱鬧。我們跑過一片片的野蘋果樹,跑過幽暗密翳的山谷,跑過空無一人的滑雪場。在空曠的原野上,夏天被瘋長的野草和起伏盪漾的麥田一分為二,一直湧向看不到邊的盡頭。有隻小狗遇見我們時興奮得不得了,一定要往每個人身上撲好幾下。我們往前走了好遠,它竟然又追來了,一直衝到最前面,執意要當我們的領跑。主人氣喘吁吁地追來了,我們停下來,最後它被主人緊抱着怔怔地看我們走遠,它多想盡情地跑一跑呀。
在Seaton Trail上我認出春天裏有過一面之緣的Tom和他的兩個黑傢伙,總是走在前面的是四歲的Habova,安靜地挨着Tom的是七歲的Samantha,Tom不相信我還留着半年前拍下的三人行合影,於是我又拍了另一張。告別Tom之後,我陷入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欣喜裏,竟出神地在其中的一小段來回瞎跑,怎麼又跑回來了,遇見了我好幾次的一個傢伙大聲地嘲笑我,可明明是被他的另闢蹊徑誤導了呀。我的手心沾滿了汗水和Samantha温柔的唾液,頭頂上一隻啄木鳥正趴在那咚咚咚地瞎忙活,我漸漸覺得自己好像終於可以重拾跑步的意趣,不管怎樣,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還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啊。
新的一天終於來臨了,一切都開始分明起來,長滿青草的斜坡,遠處層層疊疊的花崗巖,藍色的樹標不再像黑夜裏那樣模擬兩可,它們重新兢兢業業地履行起了自己的職責,給予我們引導與鼓舞。森林裏霎時間又活躍起來,鳥兒歌唱,蟄蟲鳴叫,一隻機靈的花栗鼠從我們面前飛快地跑了過去。我們離出口已經很近了,雖然疼痛還在,但腳步又輕快起來了。
於是我們出了山道,走過喬治湖上的最後一座小橋,晴朗的日子裏喬治湖顯得格外親切,它友好地敞開心扉,彷彿一直守在那裏對我們翹首以待。在那裏等待已久的還有胖胖和阿里山姑娘,胖胖眉飛色舞地描述着先頭部隊出山道時的景況,阿里山牽着火娃的手,沿着台階一步一步往上,陽光在微風中輕輕流轉,最後停落在他們的背影上。我也在陽光裏,我呼吸着湖面上的藍空氣,幾乎要忘了剛剛在深處發生過的一切。
資料來源:愛燃燒
北美超馬故事 | 在深處(上)
從Moose Pass下來我們很快進入了一片雪松林,天邊還殘留着一抹紅雲,森林裏卻已經一片幽暗,伸手不見五指了,雪松一棵緊挨着一棵密不透風,地上覆蓋着厚厚一層枯黃的針葉和苔草。我們加快了腳步,奔着那稀疏的空地往前去,想逃離這突然襲來的黑暗,卻很快發現前面無路可走了。 一入黑找路就成了件要命的事,樹上的藍色標記沒有反光,一不留神就要走錯路,要是碰到有巨石擋路,就更難做出明智的判斷。好在有三個人,可以分頭探路,誰第一個遇到藍標,就把其他人喚過去,然後繼續。也不知道我們到底糾結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迷途知返,總之速度越來越慢,腳下的路也越來越難了。
GPS表早就紛紛告罄了,我之前沒打算要給手錶充電,覺得用到什麼時候打止都無所謂,反正剩下的距離也不多了,也許其他人也這麼想。根據先前的計數和之後走的距離估算,眼下我們應該已經早就結束Threenarrows段,進入了路況最容易的Baie Fine區。
Evening Silhouette (1926)—Arthur Lismer
出發前船長給每個人發了一張距離圖,上面標着所有營地之間點對點的距離(一路上可以根據樹標確認營地序號),可似乎沒人把它放在心上。等想起這回事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狀況不大好:我跟火娃的圖都濕透了,楊磊壓根就忘了帶。可這樣盲目地悶頭走實在不是辦法,最後我們把最有希望的火娃圖拿了出來,三盞滿懷希望的頭燈屏氣凝神地聚焦在一處,然後小心翼翼地一層一層慢慢揭開,火娃圖很爭氣地保持了完整之身,然而最後一揭宣告了一切的終結,上頭的字已經全洇了,什麼都看不到了。
火娃拿出手機上的離線地圖,開始一段一段地作加法,“2.4加0.8加0.8加3加……”他一直加,最後加出來還有至少16公里,什麼呀?那等於現在連Threenarrows都沒走完,我一下子沮喪之極。
北美的超馬賽總愛在距離上戲弄人。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官方距離總跟我的GPS表數據有出入,可明明我的表訓練的時候一貫很準的呀。有的比賽會耍前長後短的把戲,最後的總距離差不多,選手們大概也不會計較,有的比賽乾脆比書面里程超出一大截,選手們也無可奈何,完了賽反而有些得意,你看我其實都不止跑了一百邁。有一回我都已經是爭分奪秒的節奏了,他們跟我説離下個河邊的補給站只有四公里,結果我都跑了超過八公里,河水還不見蹤影。我總在內心不停呼喚那些補給站的名字,Bonnivier,Cayuse Flats,Lac Cascapedia,你們在哪?你們到底在哪啊? 時間在一點點地延後,我們越來越慢了,之前火娃還糾結夜裏十二點前到了營地,洗完澡到底是先熱煲仔飯還是先煮越南粉,後來又説要是半夜到,就乾脆先去湖邊坐一會兒等天亮,免得吵擾到營地,直到最後我們都明白,天亮之前是註定到不了了。
我們走過一條扛船道(portage, 專為canoe camping設計的湖與湖之間銜接的中轉道),火娃説,你知道嗎?這是一條portage,居然還有這麼長的portage,我沉默,一言不發。三個月前船長和火娃專門來探路,回來後他們兩個一致説最後三分之一(大概有超過20公里)十分跑得起來。可眼下我們正走過一條漲水的亂石灘,支離破碎的溪流裏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奇形怪狀的石頭,別説跑,根本連下腳都難。我們離出口越來越近了,卻從來沒有一段平坦的路能連續超過兩百米,不知道到底哪隻眼睛看出來最後這部分是跑得起來的。“最後三公里會很好跑”火娃反覆強調,可最後三公里在哪? 在火娃的喋喋不休中,我感覺自己的耐心終於被消耗得差不多了,那些過往力不從心的懊惱勁兒也從心底裏一股腦地湧了上來。夜更深了,越來越多的路標難題在前方等待我們去解答,有時候我們集體犯迷糊,竟然連來時的路都不確定了,不會又走回去了吧?好在三人團隊的糾錯能力不容小覷,總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火娃倒沒有很低落,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天亮才能走出去的事實。三個月前他走這條路的時候正值仲夏,暴雨傾盆,飛蚊遍地,他身上被咬了上百個包還得背大包與四處流淌的爛泥搏鬥,與那時候相比,眼下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太糟。
楊磊還在與睡魔搏鬥,有時候我們停下來找路,他一坐下就低頭昏睡過去,但幾秒鐘後又迅速驚醒過來。為了提神,他常常主動走在最前面領路,但很快我們又會發現不知身在何處了。於是我們輪流在前面走,永遠警醒,永遠糾錯,循着一個樹標走向另一個樹標。 火娃還在不停地算加法,有時候我們已經都走出好遠了,他報出來的數字還跟一個小時前一模一樣,甚至還更多了。我煩死了,實在一個字都不想聽了。可除了他的運算結果,我還能靠什麼來了解當下處境呢?我心裏惱怒,可又不知道這惱怒該衝着誰。衝火娃嗎?他之前也只走過一次,總不能苛求他對這路上的一切都過目不忘。衝這路?全是我們自己要來的。船長?人家專門準備了詳細的後備數據,是我們不把他的提醒當回事。是我自己總不想事先了解太多細節,什麼準備也不做,可事到臨頭又難以忍受這一切帶來的茫然無措。其實終歸是惱怒自己,在山的巨大和大自然的廣漠面前,總是如此地不堪一擊。
引用我的眼前是一片片呼吸緩慢的積水/月亮蒼白地掛在水上/古老的黑暗浮上來/山丘以及鹿的眼睛/它們問/你在這裏做什麼—
我一直忘不了意大利奧斯塔山谷裏的那個夜晚,那時我正經過小鎮中心要回住的旅館,路上空無一人,我獨自穿過街道,下到一片開闊的山間空地上。一輪明月冷清地掛在高空,月光下遠處的大天堂峰(Gran Paradiso)靜靜地佇立着,此時我站在一條由織毯鋪就的長廊上,頭頂是一個紅色的拱門。兩天前的清晨我正是從那裏出發的,那時的我忐忑,興奮,對即將開始的旅程充滿期待。
然而兩天一夜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的膝蓋已經痛得不行,我的嘴裏已經長滿了口瘡,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要垮掉了,好不容易才捱到了接下來的補給站。那時比賽正進行着,很多人還在補給站裏整裝待發,有人勸我繼續,可剩下的路那麼漫長,終點還遙不可及。我還是不顧一切地退賽了,當時我一心只想從難以忍受的痛苦裏獲得解脱,一刻也不想耽擱。
兩個小時後我回到了出發的小鎮,賽事中心值班的熱心姑娘把我送到了旅館門口,她很友好,一路上跟我聊東聊西,“可你看起來很好呀”臨走時她終究有些疑惑。空房當然是有的,大部分人都還在山上,旅館主人幾乎不懂英語,得靠翻譯軟件勉強交流,但他們很照顧我,提着行李送我上樓,體貼地幫我帶上房門。 門一關上我就開始流淚,胖胖在羅馬玩得不亦樂乎,他巴不得我早點離開這兒去跟他會合,可我根本不想去那裏,這時候我原本該在山上。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我一直期待的旅程,那些我還未曾遇見的山,眼下只有空洞的身體,無力收拾的髒亂行李和無法挽回的刺眼敗局。事到如今,沒有人可以安慰我,我趴在旅館房間裏慟哭,沒有人能聽到。
此刻我又站在了大天堂峰下,一路上我曾無數次地凝望過它,它那麼美,在脆弱無力的時候總能給人以安慰。我記得坐在Col Loson埡口一直放聲歌唱的人們,記得爬山路上幾個輕託着我的包,圍着我跳舞給我加油的小夥子,記得山原上那兩頭打架打得如痴如醉,險些撞到我身上的淘氣小毛驢。如今在山下回想這一切,我只感到淒涼,非常淒涼。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展翅高飛,重新回到那高山之巔上去。可現在我的翅膀折斷了,凋落了,僵死了,我的身體被掏空了,哪裏也去不了了。一根刺從我腳趾上,手指上,從我的頭髮根,從我身上的每一處毛孔裏扎進來,一直扎到我的最深處,對此我無力抗拒,我連把它拔掉的力氣也沒有,這痛苦遠甚於退賽時身體所承受的痛苦。 我在那裏站了多久呢?一小時?兩小時?還是更長?一切都結束了,再沒有任何東西催促我做任何事了,我站在夜空下,任憑那些後悔痛苦自責在心底裏翻滾,它們像潮汐一樣無休無止地湧上來,而我面前那座巨大的雪山一直靜默着,巋然不動。有一刻我好像突然感覺到了一種目光,是山在看我的目光。它看着我出發,看着渺小的我在那個巨大的天地間爬上爬下。它看着我走自己的路。它目睹着我的不安分,目睹着我的忍耐,目睹着我的掙扎和脆弱,也目睹着我的苦痛。這目光讓我感覺到了某種無法言説的安慰,一個可憐的安慰。
我回到旅館,離開時一片狼藉的房間已經被主人收拾得整整齊齊,我倒在床上又昏睡了過去。第二天大清早我就起床了,我收拾好行李,搭上了去往佛羅倫薩的大巴,傍晚的時候,緋色夕陽下的米開朗基羅廣場上又多了一個東張西望的遊客。
—
引用“還記得那條河嗎/她那麼會拐彎/用小樹葉遮住眼睛/然後,不發一言/我們走了好久/卻沒問清她從哪裏來/最後,只發現/有一盞可愛的小燈/在河裏悄悄洗澡”夜已經很深了,星星散開來,包圍在巨大的樹林上空。
先前我們在路上走,楊磊説好像看到了燈,我們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兩盞亮咚咚的小黃燈,我想我已經猜到了那是什麼,後來我們果然在不遠處的樹叢裏,又看到另一頭很健美的白尾鹿。
我在森林裏看見過各種各樣的燈,黃色的燈,綠色的燈,藍色的燈,草叢裏的燈,山腰上的燈,一動不動的燈,邊走邊晃的燈,一眨一眨的燈。我也聽見過各種各樣的聲音,草叢裏悉悉索索的聲音,咚咚踩水的聲音,入水時的巨大水花聲。有一次我甚至還聽到了殺戮的聲音,從不知什麼地方猛然暴出來的一聲尖叫,越來越淒厲然後漸漸衰弱,直到一切重歸寧靜,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有時候我會停下來一小會兒,關掉頭燈,什麼也不想,只為了聽一聽森林深處那些悄無聲息的運動。可如果是比賽,恐怕連這也成了一種奢侈,只要有那面步步緊逼的計時鐘,在賽道上我們就不得不在急馳,在逼迫,在掙扎,在焦躁貪婪地追尋,在不停地對自己説好多自欺欺人的話,就像身處現實。
而此刻我們並不在賽道上,不再有補給站、路標、成績和關門時間,也不再有任何規則,終點可以忘記,時鐘也可以停止,我們就這樣全然地置身在密林的最深處,靠着我們身上還未泯滅的對自然的某種感應,在緩慢前行中,捕捉着黑夜森林山嶽星辰的隱祕故事。
original shot by Yi Wang
樹林深處傳來貓頭鷹的怪叫,“Who-cooks-for-you? Who-cooks-for-you-all?”我的肚子正餓得咕咕叫,超想念營地裏熱騰騰的越南粉,可它還遠在黑夜的另一端。像樣一點的東西都已經消滅完畢,實在不想再逼自己吃那些甜得發膩的膠和棒了。“Who-cooks-for-you? Who-cooks-for-you-all?”更遠處有另一隻貓頭鷹在跟先前那隻一唱一和,於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啃起了牛肉乾。
我終於想起來前幾天船長在活動羣裏發過一張距離圖的截圖,我打開手機,欣慰地發現眼下想知道的數據正好都在截圖範圍裏。火娃累加的結果大致是對的,走了這麼久,我們剩下的路仍然很長。當然是有些失望,但這也遠好過一直埋頭瞎走。再沒有什麼好爭論的了,所有人都不怎麼説話了,只是繼續往前。
過去的一整年我跑步都很少,我本來就很難安分守紀地訓練,又不喜歡被目的感束縛,多倫多離哪裏的山都遠,周邊的越野道跑來跑去全是那幾條,經歷過那許多微妙特別的時刻,緊挨着城市的日常重複漸漸很難讓人提起興趣了。上個冬天我們迷上了越野滑雪,那是另一個世界,在雪地裏風馳電掣的感覺棒極了,跑步愈發被拋到腦後了。 我愛高山,愛全然的荒野,愛那種徹底遠離塵世在深處遊蕩的感覺,東跑西跑地參加了好幾年的超馬賽,我生命裏一下子多了很多關於山關於森林的故事,但無論是賽前還是賽後,卻再難有當初的那些激越戰慄了。可這也沒什麼不好,比賽未必要全然地追求突破極限,在哪裏跌倒了也未必要在哪裏爬起來,故事的好壞不該由字面的結果來定義,也許只有當真正平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看到山、森林和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子。
一路上火娃一直在我身後唸唸有詞,我聽不懂他到底在念些什麼。火娃大致不怎麼靠譜,但在一頭霧水時他總是最有信心做出判斷,儘管常常冠之以前綴“我感覺”,“我猜想”以及“我預測”。楊磊説自己相信他,至少三個月前的徒步無助於記憶也該有助於直覺,我所見略同,於是我們就靠着火娃的直覺以及分頭行動,一路摸索過來,竟也漸漸越來越了解這些樹上記號背後的隱藏邏輯。 “哎,你開始是説最後三公里很好跑是嗎?”看來楊磊仍然心存希望。
“我不知道”。
天快亮的時候,我們抵達了最後一個河狸壩,火娃好像着了魔,興奮地衝過去,一邊驚歎河狸工程的規模巨大,一邊在斷木上踩踩跳跳。再抬起頭來,他已經跳下來,在和壩底一叢韌性十足的亂草搏鬥開了,也許他是想從下面繞道走。楊磊拄着杖一步一探地從壩上頭走過去了,他把杖遞回來,我們也藉着它挨個過了河。河狸在此地的築作大概有幾十米長,泥壩上橫七豎八一大堆斷樹石塊殘枝爛葉以及各種各樣腐朽的東西,但看起來也堅固得很,很難想象這一切是僅憑一狸之力,也許是幾個家族合力的成果也説不定。
The Beaver Dam(1919)—J.E.H. Macdonald
—
過了河狸壩,路終於平坦起來,亂石樹根勉強在此止了步。楊磊匆匆地往前去了,他開始急着要結束這一切,一整夜的睏意把他折磨壞了。他飛快地跑了起來,很快不見蹤影。而我卻一步也不想再跑了。
天色漸漸發白了,我們身旁的一方湖面現出身來,陽光還未顯露,湖面上沒有一絲亮光和色澤,然而這是她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靜得讓人能聽見她的歎息。我記得所有那些日出前我曾跑過的湖,Macdonald Lake,Nicomen Lake,Lac Gouache,它們總是在漫長的黑夜之後不經意地出現,以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讓我獲得某些力量,就像恩典。
Night Pine Island (1921)—Alexander Young Jackson
夏天快結束的時候,我又漸漸跑得多了起來,火娃老早就千方百計地想要跑長距離為La Cloche練兵,久榮從七月開始了自己的Bruce Trail End to End週末計劃(位於安省尼亞加拉斷層帶上全長超過890公里的長徑),最近我們也都跟着去湊熱鬧。我們跑過一片片的野蘋果樹,跑過幽暗密翳的山谷,跑過空無一人的滑雪場。在空曠的原野上,夏天被瘋長的野草和起伏盪漾的麥田一分為二,一直湧向看不到邊的盡頭。有隻小狗遇見我們時興奮得不得了,一定要往每個人身上撲好幾下。我們往前走了好遠,它竟然又追來了,一直衝到最前面,執意要當我們的領跑。主人氣喘吁吁地追來了,我們停下來,最後它被主人緊抱着怔怔地看我們走遠,它多想盡情地跑一跑呀。
在Seaton Trail上我認出春天裏有過一面之緣的Tom和他的兩個黑傢伙,總是走在前面的是四歲的Habova,安靜地挨着Tom的是七歲的Samantha,Tom不相信我還留着半年前拍下的三人行合影,於是我又拍了另一張。告別Tom之後,我陷入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欣喜裏,竟出神地在其中的一小段來回瞎跑,怎麼又跑回來了,遇見了我好幾次的一個傢伙大聲地嘲笑我,可明明是被他的另闢蹊徑誤導了呀。我的手心沾滿了汗水和Samantha温柔的唾液,頭頂上一隻啄木鳥正趴在那咚咚咚地瞎忙活,我漸漸覺得自己好像終於可以重拾跑步的意趣,不管怎樣,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還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啊。
新的一天終於來臨了,一切都開始分明起來,長滿青草的斜坡,遠處層層疊疊的花崗巖,藍色的樹標不再像黑夜裏那樣模擬兩可,它們重新兢兢業業地履行起了自己的職責,給予我們引導與鼓舞。森林裏霎時間又活躍起來,鳥兒歌唱,蟄蟲鳴叫,一隻機靈的花栗鼠從我們面前飛快地跑了過去。我們離出口已經很近了,雖然疼痛還在,但腳步又輕快起來了。
於是我們出了山道,走過喬治湖上的最後一座小橋,晴朗的日子裏喬治湖顯得格外親切,它友好地敞開心扉,彷彿一直守在那裏對我們翹首以待。在那裏等待已久的還有胖胖和阿里山姑娘,胖胖眉飛色舞地描述着先頭部隊出山道時的景況,阿里山牽着火娃的手,沿着台階一步一步往上,陽光在微風中輕輕流轉,最後停落在他們的背影上。我也在陽光裏,我呼吸着湖面上的藍空氣,幾乎要忘了剛剛在深處發生過的一切。
資料來源:愛燃燒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