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越野跑鞋?



在店舖或越野跑比賽中好多朋友問店長「這場比賽應該穿什麼跑鞋?」、「能幫我推介一雙合適的越野跑鞋嗎?」以及「這雙鞋怎麼樣?」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的角度來看,越野跑鞋的選擇似乎並不那麼困難。首先了解自己雙腳的構造,其次針對路面情況、距離和其它諸如外觀、設計及價格因素來進行篩選。這是一個能夠通過觀察和思考得出經驗來解決的問題。

FanPiece TV



看看周圍大大小小的比賽,跑鞋選擇不合適的問題普遍存在,其中因此而造成足部問題困擾的不在少數。或許你只是在越野跑過程中略感不適,或者遇到了重大足部問題,這在很大可能上和你的跑鞋選擇有關。隨著香港越野跑者人數不斷增多,大量新手加入這項運動。你們可能是路跑人,或者行山人,越野跑鞋的選擇和路跑鞋以及登山鞋的選擇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篇內容的目的是:帶你認識越野跑鞋、按照不同功能類型分類及相應特點和適用情況、可能遇到的困惑以及重要的挑選意見。不會推薦具體品牌的鞋,沒有任何一雙鞋適合所有人,個人生理結構的特殊性將左右你的選擇。讓你對越野跑鞋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掌握一些選擇的基本技巧,然後你有機會找到合適自己的鞋子,這樣就夠啦。一雙越野跑鞋,應當如何分類?所有跑鞋都可以按照各種原則分成不同的類別。和路跑鞋類似,各大品牌和大型的網站都按照不同的條件將越野跑鞋分成幾類,以便大家按照各自的需求進行選擇。


按使用路況分


“輕型”越野跑鞋


所謂輕型(Light),並非指鞋子的重量輕。這裡的輕代表鞋子的使用場景是簡單成熟的路面,比如林道, 森林落葉小徑或者美式越野風格的Singletrack。這類鞋子的特點在於:大多和傳統路跑鞋外觀類似,輕量化設計有利於快速奔跑。針對越野跑的特徵包括輕微的鞋頭、鞋底的保護(部分沒有),以及為了保證抓地力的大底短齒。一般來說,這類鞋子在公路上跑也沒有太多問題,但並不適合多岩石、高技術型的路面。


“崎嶇型”越野跑鞋


所謂崎嶇型(Rugged),是指這類跑鞋大多適用於在泥地、多岩石樹根及陡峭爬升下降等技術性強的崎嶇山徑上。這類鞋子的特點在於:外形硬朗且鞋面用料更紮實,提供充分的鞋頭和鞋底保護(大部分內嵌巖盤或類似材料,以減小岩石和樹根腳底的衝擊),中底支撐和彈性都有,鞋底的齒耳通常比較多樣化,提供多角度的抓地效果。


“全地形”越野跑鞋


全地形越野跑鞋(All-Around),這個概念並不通用,但通常各大廠家的主力產品中都有這類鞋子的身影。它的特點在於:均衡且應用廣泛。緩震性、多地形抓地力和穩定性無一不全。頂級款和普通款全地形越野跑鞋通常在使用材料、科技方面會有所差異,但不影響其定位。


在按使用場景選鞋時,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


按照地形和環境來選適合的越野跑鞋。盡量按自己會接觸到的地形與環境來選鞋,這樣能夠讓你跑得更舒服。如果你想找專門用於比賽的鞋子,你依然需要提前了解目標比賽的賽道和地形,然後按需選擇。


越野跑鞋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專用於某種地形的鞋款,也無法保證在所有情況下表現優異。譬如在下大雨的泥地上或冬天的硬冰面上,鞋子能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越野跑鞋不能為你提供一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同樣重要。


如果實在不知道如何按地形選鞋,全地形款不會出大錯。因為它就是為廣泛的應用場景而設計的,性能均衡是它的最大特點,香港路況基本上All-Around可以通用


按緩震類型選擇


低緩震(赤足&極簡)


這類鞋子的主要特色在於沒有中底或中底極薄,以提供自然的奔跑感覺和為主要目的,鞋子保護性較差且對踝關節、膝關節和小腿肌肉等要求較高。


正常緩震


對大多數越野跑者來說,正常緩震的跑鞋都是主流選擇。它是最為穩健的選擇,相當適合大多數剛接觸越野跑的人。無論是傳統的路跑鞋廠商還是一些小眾廠商,都擁有為數不少的這一類型的鞋款。這類鞋子通常性能均衡,提供一定的緩震性、對路面的感應也不差,在重量上也顯得比較中規中矩,這類型的鞋子通常會受到實用主義者的喜愛。


高緩震


說到高緩震類型的鞋子,不得不提這些年來流行的厚底風潮。這類鞋子通常中底較厚,能夠提供足量的緩衝且腳感優秀。其弱點在於路面感覺相對較差,剛開始穿不習慣時可能出現崴腳的情況。在Hoka One One顛覆性的做到厚底緩震且材質輕盈之前,這類跑鞋通常重量略大一些。當然,到現在各家的類似鞋款在重量上控制上做的也不錯。


在選擇鞋子的緩震時,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


謹慎選擇赤足或極簡鞋。關於這類鞋,筆者非常贊同下面這句話:僅僅購買赤足跑鞋無法讓你成為赤足跑者,赤足跑技術是關鍵。


緩震是個好東西,仍需多嘗試。鞋子的緩震能為跑者提供保護,但每個人對緩震的需求仍有不同。在你接觸越野跑的不同時期、參與不同比賽時同樣可能你會對跑鞋的緩震性有不同偏好。有條件的愛好者,可以多加嘗試選擇適合自己條件的。當然香港近期流行高緩震鞋款, 但店長自己都是穿正常緩震為主


按高度落差選


高度落差是大多數人會忽略的問題。高度落差是指一雙越野跑鞋的前掌高度和後跟高度之差值。一般來講,前後高差和緩震材料的厚度關係比較密切。通常情況下,一雙越野跑鞋的高度落差會在10-12毫米的範圍之內。按照高度落差可以分成三類。第一種是零落差,即強調前後足高度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是五指鞋和ALTRA品牌,這一理念強調了人類最原始的奔跑方式。其次是低落差,低落差大概指前後足高度在0-4mm的跑鞋,大多數極簡跑鞋屬於此範疇之中。此外,前後落差大於4mm的都可以劃入高落差的範疇,這個範圍通常比較廣。


在選擇鞋子落差時,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


一雙越野跑鞋的落差高度和中底厚度沒有關係。你既可以選擇厚中底、高緩震的零落差跑鞋,同樣也能選擇像五指鞋那樣的赤足無緩震零落差跑鞋(此處僅舉例)。


落差的選擇取決於生物力學構造和跑姿。購購買越野跑鞋時,最好選擇和你已有的越野跑鞋落差一致或類似的鞋款(如果沒有越野跑鞋,請參照其他運動鞋),這可以讓你更好地適應新鞋。在更換不同落差的鞋子時,這個過程需要慢一點。


謹慎選擇低落差或零落差的跑鞋。低落差跑鞋的穩定型出色,但並不適用於每個人。低落差相對更適合那些中前掌發力的跑者,另外這類跑鞋對你的小腿和關節力量要求也更高。


這些經驗,讓你更好地買鞋!


1. 鞋子寬度要注意


相信很多人受過鞋子寬度的影響,總的來說和路跑鞋選擇鞋一樣令人困擾,鞋子過窄會出現擠腳的情況。選擇越野跑鞋時需要注意前掌、中足和鞋跟三個部位的寬度。通常部分歐美品牌在中足和鞋頭上容易出現寬度不足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同一品牌的中足寬度通常比較統一,但前掌寬度則會因為系列不同或產品迭代而發生變化,這是在購買時需要提前注意的。另外,對於腳胖或者有特殊生理構造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品牌和尺碼的選擇。有條件盡量去門市試過之後再行購買。

2. 防水鞋面慎選


戶外人對鞋子的防水性能可能會比較依賴,但對於越野跑者來說防水功能卻略沒太大用途。最大的問題在於防水材料透氣性差的特點易導致鞋內潮濕進而產生水泡等不適症狀。另一點,目前大多數鞋子為低幫,但防水材料在低幫鞋款上很難做到完全防水。若在涉水時水從鞋舌浸入,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鞋內可能處於潮濕狀態,導致雙腳感覺不適。


3. 什麼時候需要岩盤?


岩盤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它是一片鑲嵌在中底和大底間的一塊很薄的硬質材料。在包含大量石塊和樹根的地形條件下,岩盤是非常有必要的配置。相比於全泡棉中底而言,岩盤不僅防止尖銳的岩石或者樹根對腳底造成損傷甚至穿刺,也能提供更好的路面感。不過,在緩震性和舒適度則略差一些。


4. 貴不代表最好


這一點相信大家深有體會,並不是貴的跑鞋一定就好。首先,適合自己是很關鍵的一點,價錢貴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選擇。其次,市面上越野跑鞋品牌複雜,型號、系列、定位、市場售價和促銷折扣等配置不一而同。因此,選擇時也大可不必按照價格來區分跑鞋的優劣。


5. 跑鞋重量抉擇


跑鞋重量沒有固定標準,故沒有對跑鞋重量進行分類。大重量的跑鞋會加大奔跑的負擔,但保護性和材料卻也並非更出色,所以什麼重量最合適?我個人將重量分為四個區間:重型(大於350g)、中型(300g-350g)、次中型(250g-300g)和輕型(200-250g)。低於200g的越野跑鞋極少,不單獨分類。


一般情況下選擇跑鞋不要超過350g,超過這個重量的跑鞋影響長距離越野跑的舒適度和效率。小於300g的鞋款比較理想,這個重量已經能夠提供一雙越野跑鞋所需要兼顧的設計。店長較喜歡270g左右的鞋子,有不少經典鞋款都在這個重量區間內。如果短途越野賽,店長會選擇輕量的鞋子。如果需要應付嚴酷地形,可選擇重一些的鞋款(因為材料紮實而重的情況)。


6. 大底的選擇


香港跑手最關心的是鞋底會否打滑,尤其是在濕滑石面。其實這方面是最簡單,只要選擇Megagrip或用手按落去帶有黏性的大底素材在濕滑石面都不會太跣,在一般香港越野跑比賽路線大底坑紋不是太重要的選擇


節錄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99287



店長因應香港越野路段情況內容有少許修改
標籤: 越野跑  跑鞋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