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以科學角度分析糖尿病病因

一分鐘健身教室 於 07/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有讀者問到家中長輩從不吃精製澱粉,卻還是得到了糖尿病,這該怎麼解釋?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糖尿病的完整致病機轉尚不明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


FanPiece TV




無論如何,以下是比較明確會引發糖尿病的因子:





1. 遺傳: 研究指出,胰島素敏感度大部分是由遺傳決定(Pedersen, 1999)。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們,胰島素敏感度往往較差。

2. 肥胖:過多的脂肪累積,使人體處在慢性發炎狀態,進而惡化胰島素敏感度。這也是重要的致病機制之一(Eckel 2011)。
3. 運動:運動能增加肌肉量、促進脂肪代謝,更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Balkau, 2008)。反過來說,不運動是肥胖與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以下是沒那麼明確,但史考特由間接證據認為值得考慮的因子:

1. 睡眠:一晚沒睡就可以讓健康年輕男性產生類似胰島素前期的變化,長期睡眠缺乏,很可能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新知】常常睡不飽?小心你會瘦不了!

2. 壓力:長期處在壓力環境中,使皮質醇(壓力激素)上升,也會破壞胰島素敏感度,並產生代謝症候群的表徵(Lloyd 2005)。
3. 碳水化合物耐受性:有研究認為缺少澱粉酶基因的人,對澱粉食物的忍受度較差。對這些人來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更有可能引發糖尿病。

【新知】基因決定你和澱粉的緣分


4. 糖:短期研究顯示,過量果糖能惡化血脂、增加內臟脂肪、破壞胰島素敏感度(Stanhope 2009)。

5. 精製澱粉:麵包、餅乾等加工碳水化合物急速衝高胰島素分泌,不但可能降低周邊組織的胰島素敏感度,更可能因為後續低血糖而造成進食過度。

【飲食】甜蜜的滋味,苦澀的真相(二)糖與胰島素

6. 精煉植物油:烹飪用植物油往往含有大量的Omega-6不飽和脂肪酸。Omega-6是人體所必須之營養素,但在過量攝取之下可能會造成系統性發炎與胰島素阻抗(Patterson 2012)。



少部分人由於遺傳因素,將特別容易遭受糖尿病的威脅,這位讀者的媽媽很可能就是個例子。

但從過去60年糖尿病的盛行率成長超過六倍來看,我們知道環境才是現代糖尿病的主要推手。

60年間,我們的飲食及生活形態發生了劇烈變化,但我們與祖父母輩的DNA基本上是類似的。

史考特相信,健康飲食、維持體重、體能訓練,仍能大幅降低糖尿病以及其併發症的威脅,也是長壽及高生活品質的不二法門。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 Cheung Kelly 於 09/03/2016 評論 NO. 1

    有讀bio既一定識...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