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馬拉松殘障組的比賽是什麼樣子?

愛燃燒 於 18/09/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有一種熱愛,叫做馬拉松。

國內的馬拉松雖然在今兩年發生了爆發性增長,但從發展階段來看還處於普及階段,與國外的知名馬拉松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除了報名,還有對殘障人士參賽需求的照顧。
國內四大

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且具有悠久歷史的馬拉松有四家:北大上廈(按賽事歷時排列),雖然大連馬拉松近幾年都沒有什麼起色。不過,但從賽制的角度來看,大連馬拉松以及廈門馬拉松的殘障組可以説是中國最優秀的。

FanPiece TV


北京馬拉松在1999年與2000年的時候,曾經設置過輪椅馬拉松組別的比賽。不過,過了2000年,北馬就再也沒有設置過專門的輪椅組。直到15年,北馬組委會發布了一則非競速輪椅的通知,北馬組委會也因此成為了國內第一個表態普通殘疾人選手能否使用非競速輪椅參加馬拉松的組委會。


今年的北馬在去年的試驗的基礎上,直接將非競速輪椅組作為正式的報名組別,不用再像15年那樣通過單獨申請才能報上名。和15年一樣,北馬的非競速輪椅組選手會被安排在起跑區的最後邊出發,線路與大眾組路線完全一樣。


著名的北馬輪椅跑者周寶林

可以説,北馬算是處於轉變中的一個典型了。

然後,再看上馬。上馬算是組委會不管但也沒有明令禁止的典型,上馬自舉辦以來都沒有專門設置過輪椅組的比賽,這一點,説得好聽一點就是“海納百川”,不過,誰也不知道無為而治到底好不好?再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武漢馬拉松,也能看到人羣中的非競速輪椅選手。


2015年上馬,圖中人物也是一個著名的輪椅跑者


2016年武漢馬拉松

非競速輪椅的樣子基本和普通輪椅一樣,可能材料上也許會輕一點。輪椅選手參加這樣的沒有專門設置輪椅組的馬拉松比賽可能更多地是為了傳遞讓殘疾人融入社會的信號。

大馬和廈馬是專門設立競速輪椅組的,參加這個專門的競速輪椅組的都是比較專業一點的殘疾人運動員,特別是從大馬走出去了很多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輪椅組的優秀殘疾運動員。

87年創辦的大連馬拉松是我國最早設置輪椅組的馬拉松,早在95年就以創設,目前的男女輪椅項目全程、半程都具備,而廈馬旨在11年-15年這五年內設置過男女輪椅半程組。大馬也是國內“四大”馬拉松中唯一得到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IPC)認可的賽事。

按照國際慣例,競速輪椅組的運動員都是最先出發的。


2014年廈馬


2016年大馬
國外六大


2015東京馬拉松


2016倫敦馬拉松

除了倫敦和東京只設置輪椅組,其他四大在輪椅組之外還會設置Handbike(手搖自行車,一種手搖的躺車)組,不過,參加Handbike組的似乎未必都是殘疾人。


2015柏林馬拉松


2016波士頓馬拉松


2015紐約馬拉松


2015芝加哥馬拉松


六大的輪椅組基本上針對的是精英運動,或者説,他把殘疾人納入了一個組別中,都在一開始就出發。以芝加哥馬拉松為例,它規定了賽道上可以出現的帶輪子的交通工具:除了運動員和官員的輪子可以出現,其他的輪子都不允許出現在賽道上——也就是説,非競速輪椅至少在六大的賽道上是看不到的,這也許若干年後國內馬拉松的發展方向。


不過,對於殘疾人蔘加馬拉松這件事,借用13年波士頓雜誌上的封面的一句話:We Will Finish The Race,如果馬拉松是一種夢想的話,值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比賽,都是值得紀念的,無論是對健全的人,還是殘障人士,這就是真理。

資料來源:愛燃燒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